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行业新闻

近日,2013第四届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移动支付产业的400多位嘉宾参加本届年会。参会人士一致表示,随着技术层面获得进一步保障,移动支付产业链将加速成熟。


201401071321389065690781.jpg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会上表示,央行正密切跟踪和不断研究移动支付市场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坚持鼓励创新,通过试点探索、规范和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并逐步完善零售移动支付体系。随着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5项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并确定于2014年5月起实施,手机支付将更加规范。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正在形成下一个金融主战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元,达到2012年规模的5倍以上。在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各大电商已经开始新一轮市场布局。


银行提前打响“卡位战”


“双十一”、“双十二”……在互联网企业频频出招、挺进线下时,曾独霸线下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则马不停蹄地拓展或者升级手机支付业务。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已经开展手机支付业务。


华夏银行近期推出的手机银行具备缴纳交通罚款的功能。另外,华夏银行“手机e站”还支持ATM机预约无卡取款、手机号汇款以及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基金等业务。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跨行收付款功能是此次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最大的功能亮点。


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提前布局。浦发银行近期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NFC手机支付移动金融2.0版;招商银行也携手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于SWP-SIM卡模式的“中国移动招行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产品,将移动支付芯片加载在SIM卡中。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近期又与OPPO合作,实现了将银行卡功能直接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上。


“商业银行在大力完善网上银行之后,转战移动支付领域,借助移动支付的强大功能,坚守自己的优势项目,以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从早前运营商的“一头热”,到如今被银行业热情“拥抱”,已成为金融行业的焦点话题。


电商竞争再升级


“不找零、没假币、还能赚钱”。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盯着一项离钱最近的业务——移动支付。目前,双方竞争由暗转明,不断升级。阿里巴巴推出“声波支付”杀回线下,腾讯便高调展示微信支付的全面落地。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可以扫码支付,没有网络,还可以进行"声波支付"。支付宝钱包一方面可以用手机购买46万家网站的商品,另一方面还可以随身携带去线下店使用”。


微信则选择将“扫码支付”进行到底,充话费、买咖啡、印照片、买零食、遥控空调和电视,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不久前由腾讯微信举行的首次“微信·公众”合作伙伴沟通会上,每个展台都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吸引用户拿出手机体验。进行现场体验的某公司白领表示,使用微信5.0版本的微信支付功能并绑定银行卡,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直接购买咖啡、零食,打印照片,为手机充值,还能遥控空调、电视,很方便,也很实用。


支付宝则宣布与银泰百货合作,在银泰百货购物的顾客今后用支付宝钱包就可以结账。在银泰百货北京大红门店,几乎每个收银台都可以供顾客使用支付宝钱包进行结账,每层还设有支付宝钱包结账专用收银台。据该商场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在所有的收银台付款时,可以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选择“当面付”,可以分别进行扫码支付与声波支付。“扫码适合网络环境较好的场合,而没有网络信号也无所谓,声波支付都能安全地支付。”支付宝钱包负责人、小微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表示,“线下市场仍然很大,未来支付宝还将继续跟更多百货公司合作,另外,还会推进用支付宝钱包打车。”



确保安全是关键


国际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针对中国市场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很高,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益普索研究官李峰介绍:“目前,各厂商正在通过多种形式影响消费者并提高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认知以及使用。”


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二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62.45亿笔,金额251.02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和363.92%。


但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增多,消费者支付场景的切换和银行卡信息的使用频率同样增加,导致支付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大。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让不少网友过足了购物瘾,但有些人在第二天就发现自己银行卡或账户里的钱被莫名其妙地转走。


“睡梦中听到短信提醒,一看是银行发来的4条短信,内容显示4分钟内银行卡上的3万元不翼而飞。”网友“家有猫爸”的一条投诉微博引起关注。他称2013年11月11日23:40-23:44之间,银行给他发来4条提示短信。短信显示他的银行卡发生了4笔交易。金额最少的支出了1000元,最多的为1万元,总共3万元整。


“早在2013年8月份,支付宝就发现有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进行诈骗,并发布过消费警示。二维码给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存在风险。”樊治铭表示,扫描不安全的二维码,手机容易被植入病毒,不但会泄露个人信息,也容易造成手机“吃费”。


此外,不少网购一族下载了快递查询类应用软件方便了解快递状态。而360手机卫士最新拦截了一款名为“快递黑手”的新型安卓手机木马变种。据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张旭介绍,“快递黑手”寄生在能够正常使用的快递查询应用中,开始运行后会强行打开流量开关,偷偷下载大量推广软件以赚取广告费,消耗流量。“无论使用何种移动支付方式,守护个人信息和上网环境安全是关键。”张旭表示。


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对安全性存疑的手机用户占比高达61.23%,手机遗失造成账户损失、出事后难以找到责任方、手机病毒入侵等问题,令公众对手机银行账号安全感到担忧。“移动支付不同于银行卡支付,只要拿到账号和密码就行。特别是快捷支付,只要进入账户,不需要二道密码就能完成资金转账。”张旭表示,不少手机用户在使用快捷支付时往往选择“记住用户名”、“十天内自动登录”等功能,一旦有人得到手机,很可能直接进入到支付界面。


据了解,当前还不断有企业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竞争颇为激烈,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此外,基础通信运营商也已发力移动支付,预期很快将迎来刷手机消费的高峰。